匠人心語: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努力和堅持。畢業(yè)入地采,于連有憑著一顆對職業(yè)的赤誠之心,聚力巷道掘進,歷經艱難矢志不移,創(chuàng)新攻關一馬當先。十年的摸爬滾打,十年的苦練鉆研,從一名對地采和臺車一無所知的普通高校畢業(yè)生到“全國技術能手”,他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他說:“比別人多做一點,比昨天的自己多前進哪怕一小步,都是一次成長的累積?!?
于連有,現任礦業(yè)公司杏山鐵礦開拓作業(yè)區(qū)281掘進臺車機長。十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的地采工人逐步成長為設備專業(yè)技術人員,多次獲得礦業(yè)公司281掘進臺車“操作技術能手”,并在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鞍鋼礦業(yè)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榮獲281平巷掘進臺車司機冠軍,被授予“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技術能手”稱號。2017年,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與首鋼地采結緣 肌肉記憶造就臺車操作能手
2008年6月,于連有從唐山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畢業(yè)來到礦業(yè)公司杏山鐵礦,成為開拓作業(yè)區(qū)一名普通的地采工人。當時,杏山鐵礦正處在露天轉地下開采基建期,工人們每天需要深入幾百米深的井下,與潮濕的巖層為伍,這讓他深刻體會到礦山人的不易。身邊一起來的同學、同事,有的選擇了離開,可他堅持了下來?!安还苓x擇哪個職業(yè),都注定會歷經艱辛與磨難。杏山鐵礦是首鋼第一家地采礦山,在這里也許能有更多成長的機會?!庇谶B有如是說,只要自己在工作中比別人多看一點、多學一點、多記一點、多查一點、多干一點,將來一定能在地采這個行業(yè)中干出成績來。
正是于連有的“幾點”堅持,讓他有了搭乘“快速列車”的機會。工作后不久,他被安排到邯鄲北銘河鐵礦培訓,主要學習281掘進臺車的操作、維修、保養(yǎng)等相關知識。掘進臺車是用于巷道掘進的先進機械設備。于是,在被派遣學習的這段時間里,他虛心求教,認真總結,只為將知識學得扎實透徹。
2010年2月,隨著地采籌備工作的順利進行,礦里正式引進了281掘進臺車設備,而于連有也正式成為臺車司機。雖然經歷過281臺車培訓,但畢竟學到的知識有限,而且臺車型號不同,操作方式不一。為盡快熟悉設備,弄明白其工作原理、各個部件的功能,以及每個儀表的作用,于連有迫不及待地向廠家要來隨車附帶的說明書和圖紙,自己花錢復印了一份,并虛心向他們求教書中沒有的圖紙細節(jié)問題。然而,設備的復雜程度是他意想不到的,以他當時的經驗和能力很難弄明白。為盡可能地了解相關知識,他下班回到宿舍上網查資料,與全國知名論壇協(xié)會資深設備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吸取經驗,然后回到實踐中進行嘗試。
理論學習畢竟是紙上談兵,想要操作好281臺車,得靠實踐的不斷積累。那時,于連有一個班下來只能完成七八個穿孔作業(yè)任務,而且穿孔質量很差,經常把兩個相鄰孔打穿,成了臺車司機中的“落后分子”。為了追上其他人,下班后,他就晚上井1個小時,跟其他班組的同事“偷師學藝”,下白班時,他就到井上的訓練場地獨自練習對孔。有一次他上下午四點班,可在零點下班時為了向交接班的師傅請教一個問題忘記了時間,沒趕上升井的最后一班車,就不得不從-75米水平沿著主斜坡道走回了井上。點滴積累和付出,他的技術也慢慢趕上了同事們,當班計劃按時完成。
在于連有心里,按時完成任務并不能讓他滿意,他已經為自己定了下一個目標,熟練操作臺車提高穿孔效率和精準度。為不再把相鄰的孔打穿,他將每個穿完的孔內都插了一根PVC管,逐一對比水平角度,然后操作臺車讓鉆桿與它平行,確保每個孔之間距離合適。在練習打作業(yè)面上端接近頂板的孔位時,要找到推進梁與水平面上揚3度的傾角,他通過計算發(fā)現,當推進梁前端和尾端水平距離相差11公分時,角度接近3度。每次調整好推進梁位置后,他都要下車量一下,不夠11公分的話就復位后再重新調整。與此同時,每次操作他都會記住控制手柄推動的次數。就這樣,經過無數次測量、調整、操作,他逐漸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穿孔方法,形成了肌肉記憶,穿孔效率也逐步提升,達到一個班能完成一個作業(yè)面56個孔,提效達七八倍,合格率近100%,技術水平在同崗位中位居前列。
于連有知道,學會處理設備故障更能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因此,每次臺車出現故障時,他都全程“黏”在現場。2010年夏天,于連有操作著281臺車在井下-75米水平27進路作業(yè),此時設備出現過熱、冒煙的故障,由于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非常著急,維修人員在現場將鑿巖機進行解體維修時,他守在一旁仔細檢查,最后發(fā)現是空心軸銅套拉長,造成空心軸銅套與三棱套之間的摩擦增大產生的問題。問題找到了,但由于空心軸銅套沒有備件,也不能對其進行破壞性拆卸,只能對三棱套進行打磨。之后還要進行試機檢查,所以打磨工作只能在作業(yè)現場進行,沒有平臺,于連有就用大腿當作平臺,用砂紙對三棱套進行打磨,每磨一個小時,就要試機檢查一次,不行了再重復,就這樣來來回回打磨了6次,終于將設備修復完好。
只要與281臺車有關的事情,于連有從不覺得苦累,他認為一切付出都會有回報。一次井下281臺車臺備調試,一啟動機器,電器就會自動過載,無法正常運轉。那時大家對進口的臺車設備都是門外漢,遲遲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砂旬敃r的于連有急壞了,一向不善于言談的他鼓著勇氣在井下打電話聯系廠家的技術人員遠程指導故障排查。那時候杏山井下打電話不方便,從作業(yè)現場走到通訊點最少也得20分鐘,而且是大上坡。于連有來回走了好幾遍,最后,在廠家技術人員的指導配合下,終于使設備正常運轉起來,已經在井下堅持了近20小時的他笑著說:“值了!”
24歲的臺車機長 青春留給掘進巷道
憑著踏實肯干的勁兒,于連有逐漸成為開拓作業(yè)區(qū)臺車司機的榜樣。2010年9月,他通過了作業(yè)區(qū)招聘,成為281掘進臺車機長,開始管理281臺車。管理好設備不能總靠苦干,更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當時的于連有倍感壓力,但是,關鍵時刻自己必須頂著壓力往前沖。
作為臺車機長,要付出比司機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每當設備有故障時,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有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于連有接到了車間的電話,281臺車行走過程中突然沒有了動作,發(fā)動機部位出現異響。接到通知后,已到小區(qū)樓下的他,匆匆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立馬開車回到了礦里,開始組織281臺車搶修。通過查資料、查故障點,最終判斷為行走泵與發(fā)動機的連接套損壞。由于設備停到巷道內,無法將液壓油箱拆除移動,于連有就躺到車底下,將手伸進不足10厘米的地方拆卸部件,整個小手臂被接頭、鐵板蹭出了十幾條傷痕。拆卸完之后,他又雙手托起40公斤的行走泵長達2個小時,配合修理工進行修理,歷經10個小時,才把設備故障全部處理完畢。
擔任機長后,于連有沒有放松在技術領域里不斷的學習和進步。2014年,礦里邀請了阿特拉斯廠家技術員到礦指導檢查所有單體設備的液壓系統(tǒng)。借此機會,他把技術員請到了家里住,白天跟著一塊看,把不懂的記下來,晚上再向他請教,整整一個月,他收獲滿滿。工作10年來,于連有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次遇到故障,都會把故障后的現象及處理過程詳細記錄下來,至今,他已經記錄了281臺車270種常見故障及處理辦法。
逐漸摸清臺車的各部結構和性能后,于連有開始嘗試著帶領大家對臺車現有裝置進行完善改造。281臺車剛投入作業(yè)時,其L型油管支架的8條夾板螺絲經常出現斷裂,同時也使得此部分的液壓油管經常破損漏油。于連有和同事們不斷對螺絲的緊固方法、螺絲的強度進行研究,即使采用8.8強度的螺絲也解決不了問題。后來,于連有通過網上查資料、與老師傅一起探討,最終在夾板螺絲中間增加一個隔套,才使問題得以解決。同時,為減少故障發(fā)生率,于連有變被動維修為主動預防。日常檢查中他發(fā)現,原位于臺車鉸接處的電瓶保險是裸露保險片,保險容易變濕造成接地,接地電流沖擊臺車電瓶及臺車充電器,造成臺車電瓶和充電器壽命縮短,由此經常頻繁發(fā)生臺車故障。他開始對保險進行改造,將保險重新鋪設線路引到臺車配電柜內,使其工作環(huán)境不再潮濕,并改用同容量的小斷路器取代保險,減少大電流對電瓶及充電器的沖擊,提高電瓶及充電器的使用壽命,而且發(fā)生故障后無需更換保險,待故障處理之后,只需要合閘就可消除故障,這一改造不僅使操作變得簡單,而且提高了臺車工作效率。
走上設備技術管理崗位后,于連有逐漸認識到角色的轉變,管理內容變多了,他的思考范圍也逐漸變寬了。2015年以來,鋼鐵和礦山行業(yè)遭遇了歷史上的“嚴冬期”,面對鐵礦石價格下滑給礦山生產經營帶來的沖擊,降低成本消耗迫在眉睫。作為機長,于連有積極與車間點檢、礦專業(yè)人員溝通,開始研究備件國產化工作。那段時間,他晚上一回到家就上網查詢國產備件廠家,同時及時和車間領導提出建議,帶領大家一起實施項目改造。全年完成了國產化項目27項,試驗效果較好,節(jié)省備件成本30余萬元。另外,他積極開展修舊利廢工作,要求大家對更換下來的備件必須認真檢查一遍,對可以修復的備件不許交舊,全年修復液壓主泵、鑿巖機托板、靠幫角油缸等11項,節(jié)省成本10余萬元。
設備的好壞與崗位操作息息相關,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性能發(fā)揮。為了提高司機操作水平,他帶頭組織本機臺職工開展“教幫帶”活動,在互帶互學的氣氛下,團隊有了更強的戰(zhàn)斗力。他的機臺設備效率大幅提升,每班次的設備穿孔由原來44個孔提高到55個孔,巷道掘進米道明顯提高,同時,設備故障率也大幅降低,設備完好率由原來93%提高到95%。
為夢想全力以赴 摘取全國技能大賽桂冠
2016年7月,于連有接到參加2016年“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的通知?!皡⒓尤珖袠I(yè)的技能競賽,這樣的機會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并不多,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我拼盡所有力氣在打這場比賽,包括賽前的選拔階段、訓練階段,真是全身心的投入。”于連有格外珍惜與國內同行高手切磋的機會。
此次“鞍礦杯”281掘進臺車技能競賽,分理論和實操兩部分,實操又包含設備點檢和對孔作業(yè)。難點有二:一是在設備點檢時,需要在8分鐘內從24大點檢項目中準確找出隨機設置的兩個故障點;二是在對孔作業(yè)時,駕駛室與圓孔支架的距離為8米,通過操作設備把直徑為45厘米的鉆桿頭準確插入8個不同位置的52厘米的圓孔內,而且需要4分鐘完成,不能碰圓孔內壁。想要攻克這兩個難關,也唯有努力地練習、練習、再練習,盡全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賽前訓練正是三伏天,于連有每天早早把設備擺放好,開始一天的訓練。他把每次點檢和穿孔練習都當作是正式比賽。練習中他發(fā)現,對螺栓的點檢失誤率比較高,為了準確找出故障點,他準備了一個錄音筆,把用點檢錘敲擊的正常聲音和故障螺絲不同程度松動的聲音全部錄下來,然后反復聽,形成聲音記憶。為了提高比賽作業(yè)效率,他在訓練的模具上掛了一個鈴鐺,每次碰壁鈴鐺都會響,有失誤時就把動作反復操練十幾次。在穿孔路徑上,他摸索出了最適合自己習慣的操作法,這樣可以減少操作手柄上下擺動6—8次,節(jié)省操作時間。另外,為了防止比賽中出現惡劣天氣的情況,不管陰天下雨還是烈日高照,他都堅持不懈的進行訓練。下午收車后,大家都要進行理論培訓,他與同事、教練對所遇到的問題不斷探討研究,直至將問題解決。
2016年9月23日,“鞍礦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如期而至,全國的技術高手云集在遼寧鞍山,其中參加281掘進臺車技能競賽的是來自全國8個廠礦的16名技術尖子。首次經歷大賽的他,內心激動而緊張,激動的是前期的付出將要有結果,緊張的是如果發(fā)揮不好怎么辦。賽場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他都像平時練習一樣從頭到尾認真對待,不敢有半點松弛。當宣布成績的那一刻,于連有摒住呼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又問身邊的人:“剛才是說第一名是我嗎?”當眾人把目光匯聚到他身上時,于連有雙眼泛滿淚花。這位剛剛30歲出頭的年輕人在賽場上得到了肯定,摘得2016年中國技能大賽“鞍鋼礦業(yè)杯”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的281平巷掘進臺車司機的桂冠。被授予“全國冶金礦山行業(yè)技術能手”稱號。2017年,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一路走來,于連有從操作281臺車到管理281臺車,從技術落后到“全國技術能手”,成績的背后,他比別人付出多少努力與艱辛,也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他說,青春十年,我把夢想托付給地采,獻給了臺車,成績只代表過去,明天還要繼續(xù)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F在,他依然堅持著最初的信念,邁著“學習——實踐——學習”的堅定步伐,走向更深更堅實的巷道,走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